我们做人,也要像蝉一样,不要奢求太多。但做起事来,要像蝉的叫声那样豁达、响亮,光明磊落。
————陈伯希
“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像兰花一样吐些香气,增加些正能量。”
————陈伯希

陈伯希
陈伯希:男,汉族,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顾问、甘肃省美协主席等,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版画、中国画。
他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投身革命,于1939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美术创作。
1942年毕业。后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曾任《人民军队画报》总编辑,西北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甘肃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甘肃画报》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协主席、甘肃画院顾问、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画苑英萃》画刊编委会主任等职。
作品有《瓦子街战斗》、《解放兰州》、《把关》、组画《保卫延安》等。
作为一名起步于延安窑洞、成长于革命熔炉的老艺术家,陈伯希先生不仅用他战旗般的艺术力量为民族而战、为民众而歌、为民生而呼,而且他的艺术理念为甘肃美术事业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甘肃美术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提供了内力与活力,是甘肃美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推手,为甘肃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革命战火的洗礼中,升华着艺术境界,把艺术创作自觉地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以极其朴素、深厚、真切的思想情感和精湛、饱满、生动的笔墨语言,表现和表达着对革命、对人民、对生活的赤胆忠诚,创作出了多幅传世经典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个人书画集15余种。先后荣获多项荣誉,获得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陈伯希的花鸟画,色彩明朗,画境空灵。山川河湖,旷达宁谧。花鸟虫鱼,自如和美;而王子武的人物花鸟,画如其人,风似其性,艺若其品,冷峻粗犷,豪放张扬。强烈深沉,厚重肃穆。画锋如刀,笔笔利刃。陈伯希的花鸟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认为花鸟画最接近群众,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能够寄托与传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可以与社会时代同步,贴近群众的思想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生活感染力。他画梅花,心中涌动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他画荷花,脑幕上闪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映像。他说,他画山水花鸟,希望通过画面告诫人们,“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做了好事总会有好结果,干了缺德坏事必定遭遇恶报。他从小爱蝉、护蝉、养蝉,后来索性为自己取了艺名“若蝉”,并悟识到,人生与蝉一样,在社会与生活中,总是要蜕几层皮的;因而做人从艺,就要像蝉一样不吃任何食物,只饮朝露,极少索取,却要蝉鸣于树,一生都豁达、响亮、光明磊落。
文学和艺术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捷径或巧途,冰冻三尺必定是滴水见寒功。陈伯希是学者型的画家,他熟读中外文学名著,特别精通中国古典诗词,这从他大量画作的题款中均可佐证。例如《高寒香冷》梅花的题款:“老干倒垂着花繁,寒枝合当冷眼观,踏雪寻梅成往事,车水马龙折牡丹。”他的画精益求精,画风自成一格,欣赏他的《风尘》,令人如见梵·高《向日葵》的色亮与张力;他的《秋实》《瓜》《葫芦》等作品又让你似见齐白石的同类作品;而他的《清风》等画竹,颇有同乡郑板桥的笔墨遗风。他的篆刻艺术也自成一体,余音绕梁。至于他的书法作品,其水准与造诣的确不在他的画境之下,隐约可见柳公权的正楷功力。
总而言之,大善之品性,必有大气之笔墨、大为之作品。


